FZ_T 60011-2016 复合织物剥离强力试验方法
ID: |
E923AC0161774F19A1F9660E86C90059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63 |
页数: |
6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6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59.080.30,W 04,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,FZ/T 60011—2016,代替 FZ/T 60011—1993,复合织物剥离强カ试验方法,Test method for peeling strength of compound fabrics,2016-04-05 发布2016-09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,FZ/T 60011—2016,刖 テ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代替FZ/T 60011—1993《金属镀膜复合絮片剥离强力的测定》,与FZ/T 60011-1993相,比,主要变化如下:,——标准名称修改为“复合织物剥离强カ试验方法”;,——适用范围改为“织物与织物或织物与其他材料(如泡沫,絮片等)复合而成的织物”;,——将第3章“术语”修改为“术语和定义”,修改了“剥离强カ”的术语和定义,增加了完全剥离、不,完全剥离和织物断裂的术语和定义;,— —细化了第5章拉伸试验仪的要求,增加了夹持器的要求;,— —细化了第6章试样的制备过程;,— 第8章针对不同剥离情况给出了结果计算和表达方式,本标准由中国纺织エ业联合会提出,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(SAC/TC 209/SC1)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纺标(北京)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曹元森、章辉、石玮男、吕静、王宝军、王颖,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:,——FZ/T 60011—19930,FZ/T 60011—2016,复合织物剥离强カ试验方法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复合织物的剥离强力的试验方法,本标准适用于织物与织物或织物与其他材料(如泡沫、絮片等)复合而成的织物,本标准不适用于涂层织物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笔テ,件。凡是不注日吁行I,GB/T 6529屬纨,崂湘堤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伴n メ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,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,版本适用于本文,3术语和定,下列术以适,剥离强,使织物或织,完全剥施co^leti,剥离时无案合,不完全剥离キ,剥离时部分织,earing,罪,或者有残留碎片仍粘附在织物上的ー种剥离,织物断裂fabric faiバ^^,在剥离过程中由于剥离强,断裂,织物或著夏簪丒^覇カ致M物断裂或者使复合物层部分,4原理,在规定条件下,以恒定速度将试样复合部分的两层材料剥离一段长度,记录试样剥离过程中的剥离,曲线,以此计算试样的剥离强カ,5试验仪器及用具,5.1 等速伸长试验仪(CRE),具有指示或记录加于试样上的拉カ以及伸长的装置。在仪器满量程的任意点,指示或记录拉力的,1,FZ/T 60011—2016,误差不超过±1%,指示或记录夹持器钳ロ隔距的误差不超过士 1 mm,拉伸速度允许误差为士 10%。如,果以数据采集电路和软件获得力和伸长数值,则数据的响应时间不大于0.125 s,5.2 夹持器,夹持器应满足以下条件:,—夹钳的中心点应处于拉カ轴线上,夹持线应与拉カ方向垂直;,——钳ロ宽度应足够夹持整个试样的宽度,且在试验过程中应保证试样不滑移或夹持破损〇,6 试样调湿与准备,6.1 按GB/T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下调湿试样,6.2 试样应从距布边10 cm,距布端1 m以上剪取。在样品经(纵)向和纬(横)向分别裁取宽为,60 mm,长不小于150 mm的试样各3块,试样应均匀地分布在样品上,试样上不得有疵点。如果样品,为机织物,裁剪时要确保试样长度方向两侧边与纱线平行,且同一方向的试样不能裁取相同的经纱或,纬纱,注:如果需要提供变异系数,可以增加试样数量,并在报告中注明,6.3 将试样的宽度修剪为(50 士 0.5)mm,如果样品为机织物,裁剪时要确保试样长度方向两侧边与纱,线平行,注:如果双方约定其他试样宽度,可按双方商定裁剪规定的试样宽度,并在报告中注明,6.4 沿试样长度方向将试样的两部分预先剥开50 mm左右,制备好准备测试的试样,注:对于2层以上复合织物,可根据实际要求测量各层材料之间的剥离强カ,并在报告中注明,7试验步骤,7.1 设置等速伸长试验仪拉伸速度为100 mm/min,7.2 设定夹持器的隔距至50 mm,并使两夹持器的夹持面处于拉カ轴线的同一平面上,以保证剥离时,试样不发生扭曲现象,7.3 将已剥开的试样的两端分别夹持在两个夹持器中,7.4 开启试验仪,开始剥离,将试样拉伸至完全分离,并记录剥离过程中的剥离曲线,8试验结果的计算和表示,8.1对于完全剥离:在每个试样的试验记录曲线上,去除剥离曲线图前后各1/4的部分,结果取中间1/2,曲线的峰值和谷值的平均值,如图1所示。计算样品经(纵)向、纬(横)向各3个试样的平均值,作为每,个方向的剥离强カ,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,单位为牛顿(N)。如果需要计算样品每个方向剥离强カ,的变异系数,以百分比表示,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,2,FZ/T 60011—2016,图1试样剥离曲线示意图,8.2 对于不完全剥离和织物断裂:记录每个试样的剥离类型,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,8.3 完全剥离或不完全剥离或织物断裂都存在时:当该方向有2个试样为完全剥离,宜补充规定数量,的试样进行试验,按8.1计算每个方向的剥离强カ;当完全剥离的试样低于2个时,则记录每个试样剥,离状态类型,9 试验报告,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:,a),b),c),d),e),f),g),本标准的编号;,试样的描述;,试验环境条件;,试验条件(如试验拉伸速度、隔距);,试样剥离强カ、试样数量、剥……
……